中山大学“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2020级基地班开班仪式暨学术沙龙圆满举行

前言:中山大学“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成立于2009年,是教育部批准成立的面向集成电路工程与技术、微纳电子材料与器件的人才培养基地。基地依托威廉希尔中文网站平台,已建立起完整的电子科学与技术和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体系,开展包括集成芯片设计与加工、微电子材料与器件、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电路与系统等电子和集成电路领域核心方向的专门人才培养,为国家输送集成电路和微纳电子人才。学院每年遴选优秀二年级本科生成立“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基地班,基地班学生在已有培养方案基础上,通过定制化实践培养方案和科研训练,培养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创新能力,为国家输送集成电路专门人才。

为营造人心向学、科研实训的优良学风,同时促进学院师生的学术交流,威廉希尔中文网站平台精心组织,于2022年5月21日在微电子大楼102讲学厅举办了中山大学“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2020级基地班开班仪式暨学术沙龙活动。开班仪式邀请到佘峻聪副院长、王琅副书记和威廉希尔中文网站平台20多名专任教师现场参加,2020级基地班全体同学、2018级优秀学生代表和其他年级感兴趣的同学共同参与活动。本次活动由郭建平副教授主持。

中山大学“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2020级基地班
开班仪式暨学术沙龙活动现场合影

会上,郭建平副教授首先简要介绍了本次活动安排,然后从培养目标、条件支撑和实施措施等三个方面,全面介绍了集成电路基地班的培养模式。威廉希尔中文网站平台已建立起成熟的人才培养体系,具备完善的实验教学条件,学科专业多样化发展,为基地班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郭老师提到,集成电路基地班旨在锤炼科研实践的综合能力,培育开拓创新的科研精神,期望同学们在基地班的学习实践中不断成长进步、争创佳绩。

郭建平副教授主持开班仪式

随后,基地班班主任栗涛副教授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基地班学生的培养成效。据统计,各届基地班同学普遍具有更加扎实的科研能力、更强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在学科竞赛获奖、发表论文专利等方面具有更突出的表现,在升学或就业时也具有更多更好的选择。以2018级基地班为例,10多名同学发表了论文专利,1/2以上同学的毕业论文成绩为“优秀”,4/5以上的同学获得研究生推免资格。粟涛老师还结合“本科生如何开展科研工作”做了进一步的交流分享,助力同学们进行科学的规划安排。

活动还邀请到电子与信息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副主任陈翔副教授对学科竞赛进行专题宣讲。陈翔老师结合自身的学习经历和工作体会,引导同学们思考并理解“在动手中学习”的新工科人才培养特点,并勉励同学们“兴趣驱动、持之以恒、聚焦收敛、全情付出”,共同打造威廉希尔中文网站平台的“新工科”品牌特色文化。

粟涛副教授(左)、陈翔副教授(右)分别进行交流

为帮助同学们直观了解基地班的培养模式和成效,本次活动还邀请了多名2018级基地班优秀学生代表进行现场交流。往届优秀学生代表从科研项目、经验方法到收获成长等方面,真实展现了基地班学生的培养情况,以帮助新一届基地班同学做好未来的学习规划。

 

现场交流的2018级基地班优秀成员
(依次是陈阳、王保创、李金东、王峥洋、邱钰清、柯子琦)

为鼓励优秀、追求卓越,活动现场特别举行了2018级基地班优秀学生、2018级优秀本科毕业论文的颁奖仪式,分别由学院党委王琅副书记、佘峻聪副院长为相关获奖同学颁奖。

学院党委王琅副书记为2018级基地班获评优秀学生的
8名同学颁发荣誉证书
佘峻聪副院长为获评优秀本科毕业论文
的2018级同学颁发纪念礼品

学术沙龙活动在开班仪式结束后进行,分设“教师科研团队展”和“优秀本科毕业论文展”两个主题。为帮助同学们直观了解学院教师的科研团队和课题,促进师生交流和双选,活动现场布置了众多精心设计的展板海报。同学们围绕实验室课题、科研实训等话题,与现场老师展开热切交流。依托基地班开班仪式,学院首次组织了优秀本科毕业论文展。获评优秀毕业论文的毕业班本科生,前期自主设计主题海报并在活动现场进行展示讲解;低年级同学则通过与优秀师兄师姐的交流,拓展专业视野的同时,也加深了对基地班人才培养的理解。活动还安排了优秀毕业论文“最佳风采奖”的评选,由现场参与的师生进行投票,最终王保创、王峥洋和李金东三名同学荣获“最佳风采奖”。

活动花絮

集成电路基地班开班仪式的顺利展开,标志着本届基地班科研培养的正式开始。在未来至少一年的时间里,基地班的阶段培养和定期考核,将强化同学们的科研能力和科研规范,为同学们学术科研道路打下坚实基础。希望同学们在学院提供的优质平台上大展身手,不断提高自身学习力、思想力和行动力,努力成为能够引领未来的创造性人才!